标签: 奥地利历史地图

陈忠伟分别会见奥地利、尼日利亚驻沪总领事

(记者 魏欢庆 纪雅囡) 9月25日,市委书记陈忠伟在宿分别会见了奥地利驻沪总领事蓝海睦、尼日利亚驻沪总领事奇梅齐耶·奥科马·奥古一行,就加强务实合作、促进友好往来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会见蓝海睦时,陈忠伟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他来宿出席2023中国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表示欢迎,向奥地利驻沪总领事馆对宿迁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宿迁历史悠久、生态优美、活力充沛,是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设区市之一。近年来,宿迁与奥地利的交流交往持续深化,合力书写了互惠互利的共赢篇章。希望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友谊,推动双方合作再上新台阶、呈现新局面。蓝海睦感谢宿迁的热情接待,高度评价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他表示,宿迁与奥地利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让友谊之树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在会见奇梅齐耶·奥科马·奥古时,陈忠伟代表市委、市政府欢迎他来宿参访,并简要介绍了宿迁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他说,宿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先后与11个城市缔结国际友城,与20余个国外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特别是与尼日利亚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希望双方在产业发展、人文交流等方面形成更多合作成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奇梅齐耶·奥科马·奥古对宿迁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说,第一次来到宿迁,对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机活力印象深刻,宿迁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潜力巨大、前景可期。尼日利亚与宿迁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期待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务实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1869年奥地利帝国西部在线地图

1869年奥地利帝国西部在线年约翰斯顿皇家现代地图集》。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642000。奥地利帝国是一个地跨中欧、南欧、东欧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1804年),人口约2120万人(1804年)。领土包括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地区。

奥地利帝国的首都为奥地利皇室领地内的维也纳。奥地利帝国是德意志邦联的永久主席国和神圣同盟的三巨头之一,也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王国等其他领地的统称。1867年2月,匈牙利获得自治,6月奥地利帝国正式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1867年后匈牙利从法理上已经脱离奥地利帝国独立,但两国的外交立场保持一致。1918年一战战败后解体。

奥地利帝国是跨越多个民族的居住地,而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推行自由主义以及民族平等的冲击下,各地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活动日益活跃。虽然如此,奥地利帝国仍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奥皇室向来担心革命浪潮危及自身的统治权,积极干预欧洲他国事务,革命。另一方面,奥历任皇帝笃信天主教,因此教廷给与神圣罗马皇帝在教宗选举中的否决权,被转授与奥皇,直到1914年才被枢机主教团废除。

奥地利:从中世纪到一战结束前一直是欧洲列强的永久中立国

永久中立国是指将永世中立奉为国家政策的国家,永久中立国为根据条约或单方发表的宣言,不论在平时或战时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来自)。

当今世界奉行永久中立政策并得到国际普遍公认的永久中立国有七个,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欧洲历史最久的永久中立国:瑞士,今天我们来介绍从中世纪到一战结束前一直是欧洲列强的永久中立国:奥地利。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欧洲的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邻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邻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邻德国和捷克。奥地利国土面积达8.38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达861万人(2015年数据),首都维也纳,人口170万人。

在历史上奥地利一直是欧洲列强之一,奥地利这个名字最早见诸记录是在公元996年,公元1156年奥地利升格为公国,公元1278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止,奥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纪积极扩张领土,并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地位,吞并匈牙利,奥地利和普鲁士争霸,瓜分波兰等事件都彰显了其列强地位。

直到一战之前奥地利还是欧洲列强,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黑,引发了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1945年德国纳粹战败后,奥地利又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由此,从一战到二战,奥地利一直是分裂的,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1955年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奥地利推出记录犹太人被掠夺历史电子地图

奥地利“编码文化节”是一个针对冷门研究和实验艺术的论坛。第六届文化节于5月19日至29日举行,主旨是讨论“开放主义”,关注开源硬件与技术及其对艺术、科学和社会的影响。本届活动共有80多位来自本土和国际的参与者,形式包括艺术实验室、工作坊以及互动即兴剧场等。

澳大利亚新媒体艺术家约什·哈勒的“开放式地图项目”格外引人注目。项目基于2001年出版的书籍《我们的维也纳——奥地利的“雅利安化”》,该书详细记载了在1938年至1945年间维也纳市内被纳粹掠夺且至今未予归还的数百项犹太人产业,并毫不隐讳地罗列出那些声名显赫的受益者和继承人。哈勒与原书两位作者之一的斯特凡·坦普尔合作,将书中的内容全部数字化,制作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维也纳电子地图。地图中标记了514个位于今天维也纳城区的地点,并就这些地点的特殊历史意义做了清晰注解——有些建筑就坐落在早年归属犹太人的土地之上,有些机构曾经通过不光彩的手段获取原本在犹太人名下的财产,有些团体中的犹太人则在纳粹统治时期饱受血泪洗礼。很多著名机构都赫然在列,比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曾为纳粹掠夺文物提供运送、保管和修复方面的专业支持;阿尔贝蒂纳博物馆曾大量收购侵吞自犹太人的艺术品;“多禄泰”典当和拍卖行在当时成为犹太家庭被查抄后流出的艺术品、珠宝首饰及家具的主要接收者;帝国饭店曾将理事会中的犹太裔管理者全部替换为“雅利安人”;在当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多位犹太裔和有犹太亲属的艺术家遭解雇,两位最终死于集中营,而乐队成员中的纳粹党员占到四成之多。

上述历史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的网络页面直接在线查询阅读。文化节期间,艺术家哈勒的项目就设置在维也纳内城,公众可使用现场的无线网络进行体验。未来几天,哈勒还将同维也纳犹太博物馆馆长于博物馆所在的犹太广场展开一场对话,并在这个重要位置安放另一个可直达电子地图的公共网络热点入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