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地利为什么这么富裕

奥地利富翁都是吝啬鬼?

根据奥地利国家银行最近的调查,奥地利的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约16.3%的净资产,而且在财富分配的顶端数据不足,更高的财富集中性可能更高。然而,尤其是富裕社会阶层在捐赠方面表现得相当保守,

一项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在奥地利相对于瑞士和德国有如此多的小额捐赠者,相应地却缺乏大额捐赠者。根据奥地利筹款联盟的调查数据,年收入低于11,000欧元的人的捐款比例约为2%,而收入较高者的比例大幅下降。

年收入在60,000至90,000欧元之间的人的比例仅约为0.3%,而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人的比例甚至只有0.12%。相比德国,奥地利的捐赠不平等表现得更为明显。德国约有44%的捐赠来自年收入达到100,000欧元的人,而奥地利相对富裕的人仅贡献了约10%的捐赠。

根据经济产值来衡量,美国是捐赠占GDP的绝对领先者,捐赠占GDP的比例达到2.1%,而奥地利仅为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奥地利筹款联盟在2022年的捐赠报告中指出,如果捐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接近美国的水平,奥地利的捐赠金额将近乎增加十倍。

为什么奥地利移民深受大众欢迎?

奥地利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首都维也纳连续10年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奥地利宏观经济良好,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依旧保持稳健的GDP增长,与德国瑞士并称德语区三强。

奥地利法律规定每个在奥地利境内居住的公民都需要购买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系统详见奥地利社保体系),费用40-60欧元每月不等。跟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后会获得奥地利医保卡(e-card),持该卡看医生或者去医院享有免费医疗。如果需要,医生开 立处 方药,在药房只需 支付处 方费 用,多出的费 用也由保险公司支付。也可选择购买额外的私 人保险,每个 月120欧元左右,可以享 用私人医院治疗等额外的权利。

奥地利教育免费。拿幼儿园举例,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公立完全免费,私立每个月政府补助400欧元,只需支付120欧元的餐费。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上理科高中, 文科高中,技校,这三个途径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奥地利没有高考,只要申请就能入学。免费教育一直延续到博 士,大学基本每个学生还会有额外的奖学 金和交换的项目。

家庭补贴德语叫Familienbeihilfe,1个孩子178欧元,2个孩子 354.20,3个孩子569.4欧元,这个额度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如果孩子患有某种疾病,额度会更高。该补贴理论上一直到18岁,但是如果孩子继续深造学习没有工作,那么该补贴会支付到完成学业为止。

儿童辅育金德语叫Kinderbetreuungsgeld,意为家长在照顾幼子无法工作的情况下,政府提供补助。该补助有以下几种模式:时长/ 金额 30 月+6 20 月+4 15 月+3 12月+2 12 月+2 14.53欧/天, 20.8欧/天, 26.6欧/天, 33欧/天,之前 工资的 436欧/ 月 624欧/月 800欧/ 月 1000欧/ 月 80%,最多66欧 /天, 2000欧/ 月 后面+的月数是指妈妈去工作,爸爸在家照顾孩子,这样政府照样提供补助。

怀孕至30周,进入待产期,停止工作。政府按该孕妇之前三个月工资额度每月支付怀孕津贴。如该孕妇为个体经营者,政府每个月支付该津贴1500欧元。

工作10个月后,如果失业,可以申请失业补助。该补助的额度为之前工资的80%,政府会帮助寻找工作,给安排免费的德语课程和专业课程。该补助会随时间缩短。

通常工资税在40%左右(根据收入的不同税率也不一样)。如果双亲齐全,家庭中出现一个孩子,政府每个月返税58.4欧元,两个孩子,每个月返税116.80欧元。如果是单亲家庭,一个孩子每年返税494欧元,两个孩子,669欧元,之后每个孩子220欧元。

每个省不一样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家庭不同,通常收入低于1300欧元的家庭为低收入家庭,如果在奥地利租房,会得到政府的补贴,根据房子的大小和物业费,政府会补助200-500欧元的补助。

奥地利的房价也亲民,不但低廉而且环境美如画,同时稳定的物价,安全的空气,用水,食品和药品均属世界前列。身为欧盟成员国,奥地利居留权同时意味着其他申根26国免签。一张奥地利居民卡在手,欧洲任你走。

如果您在考虑移民奥地利,但对申请的过程还不太清晰,下面篇帖子绝对会帮到您,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下奥地利配额移民以及申请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细节。

奥地利贵族小史

鲍比伯爵招待客人,大家聊起了童年。一位客人说:“我在慕尼黑出生,后来去维也纳上学。”鲍比伯爵惊呼:“您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

鲍比伯爵应征入伍。“您打算怎么度过军队生涯?”“当然是当将军了。”“您疯了吗?”“怎么?非得疯了才能当将军?”

1918年11月,鲍比伯爵喝着劣质的代用咖啡说:“我真不明白!我们的军队多么雄壮!骠骑兵、龙骑兵、高头大马!多么慷慨激昂的军乐!多么光辉灿烂!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怎么可以把这么好的军队送去打仗呢!”

鲍比伯爵(Graf Bobby)是大约1900年前后,也就是奥匈帝国末期出现的虚构的笑话人物,至今仍然是奥地利家喻户晓的幽默人物。鲍比伯爵没受过很好的教育,蠢笨、幼稚,常常神气活现地摆出贵族气派,但有时也不失可爱。有的笑话可能有市民阶层挖苦贵族的意味,但大多应当代表维也纳民间的幽默感,以及对战争和糟糕时局的苦涩与无奈。鲍比伯爵不是奥地利贵族的光辉代表,但说不定是奥地利最有名的一位伯爵。

首先,奥地利贵族生活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多民族、多文化大帝国,所以奥地利贵族往往更显得国际化和多元化,比如他们或许在维也纳有冬季宅邸,在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有城堡,在巴尔干有地产等。哈布斯堡家族曾经统治的地区非常广袤,奥地利贵族包括大量非德意志裔的群体,比如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兰、意大利、尼德兰与法国贵族。这些非德意志贵族的头衔在奥地利都得到承认。我们很难用现代的民族观念来衡量奥地利贵族。比如奥地利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欧根公子(Prinz Eugen),可以算作法国人或意大利人,但没人会否认他是奥地利的大贵族。

其次,绝大多数奥地利贵族信奉天主教[1],这是他们与德国贵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德国贵族有多种宗教信仰,后来由普鲁士主导的第二帝国更是把新教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对德国南部和西部的天主教世界长期持敌视和不信任态度。典型的奥地利贵族倾向于和非天主教徒保持距离,只和其他天主教徒结婚。所以北德的新教贵族和奥地利贵族之间很少联姻。奥地利贵族可以和南德的天主教贵族结婚,比方说巴伐利亚贵族,或者和意大利与法国的天主教徒结婚。也就是因为宗教原因,奥地利贵族和英国贵族的联系也极少。

第三,一般来讲,奥地利贵族比德国贵族(尤其是德国北部和东部贵族)更富裕。一个重要原因是,哈布斯堡家族长期垄断神圣罗马皇帝的位置,维也纳长期是帝国的中心,大量财富和资源集中到维也纳和奥地利。奥地利贵族的宫殿和城堡,尤其在文艺复兴时代和巴洛克时代,往往比德意志其他地区的贵族宅邸更为豪华和美丽。也正是因为奥地利贵族比普鲁士贵族富裕,从军的奥地利贵族也比普鲁士贵族少得多。家里有财产保障,奥地利贵族的幼子们不一定需要走严酷的从军之路,而且哈布斯堡帝国广袤,有充裕的行政和外交岗位可以给奥地利贵族提供职业路径。

第四,大多数情况下,奥地利贵族对哈布斯堡皇帝非常忠诚,贵族与皇帝的摩擦和冲突较少。在哈布斯堡统治的诸邦,除了哈布斯堡家族自己之外,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也没有直属于帝国的主权诸侯,所以减少了冲突的可能性。[2]相比之下,德意志西南部一度有大量直属于帝国的主权男爵和骑士,他们在19世纪初丧失了主权,被巴登、符腾堡等大邦吞并,这些曾经(至少在理论上)与巴登和符腾堡君主平起平坐,甚至血统比他们更古老的男爵和骑士们往往很不服气。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贵族对霍亨索伦皇帝的忠诚也是打折扣的。(参见“君主主义”一章)相比之下,对奥地利贵族来讲,社会金字塔的最顶端永远是皇帝。另外,至少在宗教改革造成的冲突结束之后,奥地利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与贵族的关系比较融洽,对抗和冲突较少。当然匈牙利贵族是另一回事,他们时常密谋反对哈布斯堡家族,为马扎尔民族争取更多权益和自由。

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一世(1640—1705)在位时期,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还是君主与贵族等级的二头政治,贵族还拥有相当强大的政治权力和诸多特权。他的次子查理六世在位期间已经开始凝聚君主的权力,往现代绝对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查理六世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及其儿子约瑟夫二世皇帝则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现代国家。君主与贵族的二头政治让位于君主专制。贵族等级的权力和特权被大幅度削减。从此,中央政府征税不再需要贵族等级会议批准;听命于君主的行政机关与职业官僚从中央渗透到地方,逐渐蚕食贵族领主的统治权;司法部门与行政部门分离,使得贵族等级失去了司法裁判权;刑法与民法的整理编纂使得国家的权力逐渐统一且集中于维也纳朝廷;税务和财政改革也削减了贵族的权利;约瑟夫二世拒绝召开波西米亚的地方议会,并解散了它的执行机构,于是贵族与君主平行统治的最后残余也消失了。奥地利开明专制时代的重臣文策尔·安东·冯·考尼茨-李特贝格伯爵(Wenzel Anton von Kaunitz-Rietberg,1711—1794)曾对玛丽亚·特蕾西亚皇后说:“我不能同意重新抬举贵族。我自己是波西米亚贵族和地主。但我对陛下的责任比我自己阶层的利益更重要。我必须在上帝和陛下面前承认,我认为,假如恢复贵族的统治,那么国家的改良和希望就全完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将受到严重打击。”[3]专制君主及其代表的中央集权和现代化国家,逐渐取代了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在这过程中,贵族损失了很多,但他们很快找寻到了自己的新位置。他们积极参与现代国家的建设,出任行政官员,为君主效力,从更强大也更富于的现代国家那里获得胜过封建时代的物质利益和资源。普鲁士等德意志邦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进程。

1867年奥匈帝国的《12月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07年,开始实行议会下院的全体男性公民普选制。但一直到1918年,贵族仍然享有社会上的优越地位和许多特权。1861—1918年,奥地利议会上院(贵族院)除了皇室和教会领导人之外,有106个贵族家族享有世袭席位。这106个家族常被称为“高级贵族”(Hochadel),尽管这个词一般仅指在神圣罗马帝国框架内享有或曾享有主权的诸侯,而这106个家族里包括一些从来没有享有过主权的伯爵和男爵。匈牙利王国在布达佩斯有自己的贵族院,与这106个家族无关。贵族院成员参政的程度不同,有的人从来没有去参加过会议。1907年起,贵族院成员也可以参选下议院。皇帝有时会把平民或者从资产阶级跃升为贵族的人抬举到贵族院。

少数侯爵也享有公爵头衔,如列支敦士登侯爵同时享有特罗保(Troppau)和耶根多夫(Jägerndorf)公爵头衔。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有的也享有一些公爵头衔。另外,哈布斯堡家族的男性成员出生便自动享有大公(Erzherzog)头衔,女性则是女大公(Erzherzogin)。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在这之前就获得贵族身份的家族常常在自己的头衔前加一个“帝国”,如“帝国男爵”“帝国伯爵”等,以区分1806年之后获得贵族身份的暴发户。不过二者之间没有法律地位上的区别。

奥地利贵族当中有大量外国人,其头衔是外国君主封授的,但在奥地利也得到承认,比如来自法国的罗昂公爵(Duc de Rohan)。

至迟到1400年前后获得贵族身份的贵族,称为原始贵族(Uradel)。此后通过皇帝/国王等封授的诏书而获得贵族身份的,称为诏书贵族(Briefadel)。奥地利和匈牙利常用的一种说法 “老贵族”(Alter Adel)包括原始贵族和一些早期的诏书贵族。

如果是神圣罗马皇帝封授的诏书贵族,在整个帝国范围内享有相应的身份和地位;而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还能够以波西米亚国王、匈牙利国王、奥地利大公等身份,封授仅在这些地区得到承认的贵族。

从1757到1918年,所有出身资产阶级的哈布斯堡军官,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不间断地服役满三十年[4]),就可以获得世袭贵族身份。哈布斯堡帝国著名的女君主玛丽亚·特蕾西亚皇后在七年战争期间颁布了这道法令,为的是吸引资产阶级的人才为皇室所用。[5]1798年,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又增加了一个条件,即必须亲身参加过战斗。后来即便没有参加过战斗,只要有特殊贡献,也可以获得贵族身份。1896年起,即便没有参加过战斗,只要服役满四十年,资产阶级出身的军官也可以成为贵族。和平时期,大家只能苦熬时间;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多军官凭借参战和特殊贡献等条件,获得了贵族身份。1916年到战争结束,卡尔皇帝共封授了超过700人。[6]这些凭借服兵役而获得身份的新贵族被称为“体制贵族”(Systemmäßiger Adel)。

被提升为无头衔贵族的话,申请者无需向国家缴费。但如果想要“贵人”头衔和包含地名的头衔,就需要缴费。体制贵族的头衔不与实际的领土挂钩[7],可以自己挑选,可以是立功的地点、可以是服兵役的地点,有的头衔甚至是完全虚构的,用来表达对皇朝的忠诚,比如“冯·皇冠之盾”(von Kronenschild)。另外,申请者可以自行设计纹章,但需得到政府批准。

除了从军为国效力之外,行政官员、企业主、银行家、金融家、艺术家、自由职业者也可能获得皇帝的封授,成为贵族。与欧洲其他国家,包括德意志其他邦国相比,奥地利封授贵族时是相当慷慨的。1701年至1918年一共提升了12408人的阶层地位,其中10567人被从平民提升为贵族,其他的是晋升贵族衔级。按照职业划分的线人是商人、工业家和银行家,520人是艺术家和科学家。[8]体制贵族中有一些犹太人。

新贵族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仍然保持资产阶级特色,而老贵族通过自己的财富、土地、互相通婚结盟和与宫廷的紧密联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总的来讲,19世纪后半期的体制贵族代表着正在冉冉升起的、部分信奉自由主义的、忠于皇帝的资产阶级人士。

老贵族被称为“第一社会”,从资产阶级攀升起来的新贵族被称为“第二社会”,二者之间很少通婚。[9]“第一社会”和“第二社会”之间存在森严的壁垒和复杂的鄙视链。前者鄙视后者,这是毋庸置疑的。据曾在维也纳担任使馆武官的普鲁士将军克拉夫特·霍亨洛厄-英格尔芬根公子(Kraft zu Hohenlohe-Ingelfingen,1827—1892)描述,有的属于“第二社会”的大财主因为特别有权有势,大家不得不把他们算作“第一社会”。于是“第一社会”分成两个群体:A,原先的“第一社会”;和B,从“第二社会”上升来的暴发户,后者往往比前者富裕得多。A和B这两个群体的男性可以交往,因为他们往往是政府和军队的同僚。但这两个群体的女性几乎从来不交往。如果A群体的男性娶了B群体的女性,就会被A群体排斥。在宫廷的大舞会上,两个群体都受邀请;但所谓的“小舞会”从来不邀请B群体。霍亨洛厄-英格尔芬根公子说,“第一社会”也分成高低两个群体,这是维也纳独有的现象。[10]

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幕即将落下,奥匈帝国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10月16日,卡尔皇帝颁布宣言,提议将奥匈帝国改组为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这种妥协来得太晚了,因为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成功独立建国,南斯拉夫人也于29日建立了一个国家(后与塞尔维亚王国合并,组成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在帝国崩溃的边缘,原奥匈帝国德语区的议员紧急联合起来,代表帝国境内德意志人的利益。11月11日,卡尔皇帝放弃权力,不过没有正式宣布退位。12日,议会宣布建立“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即后来的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与奥匈帝国相比,领土大幅缩水,经济实力也减弱许多。很多人觉得这样一个小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难以维系,所以希望与德国合并,但受到西方列强的阻挠,因为西方不愿意看到战败的德国疆域还能扩张。所以,现代奥地利共和国不是历史上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被政治形势逼迫而产生的。在此之前,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群并没有“奥地利人”这样一个身份认同。

1919年4月3日,奥地利议会颁布《废除贵族法》(Adelsaufhebungsgesetz),废除了贵族制度。[11]并且,奥地利废除贵族比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更严厉。魏玛共和国还允许贵族保留头衔和“冯”,作为其姓氏的一部分,而奥地利则干脆彻底禁止一切贵族头衔和“冯”等称号,违者将被处以2万克朗罚款或至多6个月的徒刑。1948年宪法把这个处罚改为4000奥地利先令,后来一直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始终是这个数额,今天相当于约290欧元。于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在奥地利就只能叫奥托·哈布斯堡,而不是奥托·冯·哈布斯堡。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1919年阿达尔贝特·冯·施特恩贝格伯爵(Adalbert Graf v.Sternberg)在维也纳说:“你们看看我的名片!现在我叫阿达尔贝特·施特恩贝格。卡尔大帝给了我贵族身份,而卡尔·伦纳剥夺了我的贵族身份!”(卡尔大帝即查理曼,卡尔·伦纳是奥地利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12]不过,艺术家、演员的名字或艺名不受该法律的影响,所以赫伯特·冯·卡拉扬仍然可以用“冯”字。很多贵族为自己准备两套名片和信纸,一套遵照法律,没有贵族头衔和纹章,用于和公共机关打交道;另一套有头衔和纹章,用于和商界与其他贵族打交道。[13]

2018年,奥地利贵族彼得·施托尔贝格-施托尔贝格伯爵(Graf Peter zu Stolberg-Stolberg,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外孙女黑德维希的孙子)给我做了解释。他指出,在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皇正式宣布退位,从帝国到共和国的过渡是合法的。而在奥地利,末代皇帝卡尔和皇后济塔并没有退位,也从来没有举行过废除帝制的全民公投。所以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本质上没有合法性。正是因为心知肚明自己缺乏合法性,第一共和国的领导者非常害怕旧的精英集团,即贵族,会卷土重来;害怕贵族会起来质疑和反对自己,于是共和国决心要打压贵族阶层。所以奥地利共和国对贵族非常严苛,不准他们用“冯”和各种头衔。哈布斯堡家族甚至长期被禁止返回奥地利,还被剥夺成为奥地利总统的权利。后来哈布斯堡家族的大部分成员都放弃了成为皇帝的权利。但卡尔皇帝的两个儿子罗伯特和菲利克斯没有放弃这个权利。

施托尔贝格伯爵的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我没有找到旁证,姑且在此转述,期待读者批评和指教。不过第一共和国政府的确对贵族抱有敌视和不信任的态度,用各种手段阻止贵族在共和国政府获得重要职位。

虽然有明文禁止,但在奥地利日常生活中,用贵族头衔和“冯”称呼,还是很常见的事情,往往不会受到“叫真”的处罚。

对施特恩贝格伯爵这样的大贵族来说,失去头衔并不重要,他的宫殿、城堡、土地、金钱、人脉、教育和社会地位都还在。有一个著名的段子是,弗兰奇斯卡·冯·施塔尔亨贝格侯爵夫人(Franziska Fürstin von Starhemberg)说:“废除贵族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不管有没有头衔,我们都是施塔尔亨贝格家族。”

那么废除贵族头衔对什么人影响最大?是那些在帝国时期辛劳一生为国效力从而获得贵族身份的“第二社会”。他们的薪水不多,生活清贫,但为皇帝服务几十年之后,可以获得低级贵族身份。这对他们是一种褒奖和鼓励,也把很多人与皇朝联系起来,让他们对皇帝忠诚。这种意义上,贵族身份是一种社会黏合剂。1918年废除贵族,对这些人群的打击最大。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一下子失去了工作、社会地位和最后一点点荣誉。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也没有恢复奥地利贵族的头衔。战后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则对贵族“维持原判”。

奥地利贵族认为《废除贵族法》是对他们的歧视和侵犯人权,怒斥其为“反贵族法”和“暴民法”;并坚持表示,贵族之所以是贵族,与头衔无关,而主要与精神面貌有关,所以共和国希望通过废除头衔来消灭贵族,是一种妄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建立的“奥地利天主教贵族协会”(Vereinigung katholischer Edelleute in Österreich)在共和国时期才真正活跃起来,向政府递交各种请愿和申诉,建立和维持图书馆,建立帮助贫穷贵族的基金会,管理贵族名册等等。该协会一度拥有3000成员,相当于几乎全部高级贵族,还有部分低级贵族。协会的首任主席是海因里希·冯·克拉姆-马提尼克伯爵(Heinrich von Clam-Martinic,1863—1932,曾任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分的总理)。[14]

1918年12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废除贵族制度,禁止贵族头衔,并实施土地改革,剥夺贵族的部分土地。一些贵族逃往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国,也有一些贵族留在捷克,接受了捷克国籍。纳粹时期,这部分捷克籍德意志裔贵族的财产被纳粹没收。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群曾受纳粹迫害的贵族收回了财产。但1948年,政权再次剥夺了贵族的财产和土地。1992年,曾经的捷克贵族,比如施瓦岑贝格家族,从新的捷克共和国政府手中收回了自己久违的财产。

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后代,即霍恩贝格家族,未能收回在捷克境内的土地和宫殿。列支敦士登统治家族在捷克的土地也未能收回。

匈牙利在1946年之前都是君主国,卡尔皇帝曾试图在匈牙利复辟,成为匈牙利国王,但都失败了。在西方列强要求下,匈牙利政府禁止卡尔及其后代成为匈牙利国王,于是匈牙利成了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1947年,匈牙利废除了贵族制度。

德国历史学家斯蒂芬·马林诺夫斯基(StephanMalinowski)写了一本书《从国王到元首》(Vom König zum Führer),讲德国贵族与纳粹的关系。据他的研究,天主教信仰是一种疫苗,让德国南部和西部的天主教贵族天然地对极端思想和纳粹思想有一种抵抗力,所以天主教贵族较少支持纳粹。

与德国的情况类似,奥地利的天主教贵族较少支持纳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菲斯滕贝格侯爵马克西米利安·埃贡二世(Max Egon II. zuFürstenberg,1863—1941),不过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德国,而且曾是威廉二世的密友,对德国更为亲近。也有一些奥地利贵族甚至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就试图加入纳粹党。[15]典型的奥地利贵族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天主教要求信徒对罗马教会、梵蒂冈和教皇绝对忠诚,而纳粹敌视天主教会,所以他们较难接受纳粹。真正的天主教徒如果接受阿道夫·希特勒及其很多非基督教的理念,需要克服极大的心理障碍。大多数奥地利贵族与纳粹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距离。不能说这些人都是反纳粹的英雄,但他们也绝不是纳粹分子。

当然,也就是因为天主教信仰,奥地利贵族也较难接受左翼思想,他们大多属于保守派。有一个著名的特例是阿洛伊斯·列支敦士登公子(Aloys Prinz von und zu Liechtenstein,1846—1920),他比较接近左翼政党,被称为“红色公子”。不过他天生是个浪漫主义者。

在1938—1945年间,大部分奥地利贵族都进行“内在移民”(Innere Emigration),退缩到自己的城堡和小圈子,希望糟糕的时代能够早点过去。他们没有积极支持纳粹,也没有积极站出来反抗。

自奥匈帝国灭亡、1918年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建立以来,奥地利贵族就在社会上渐渐边缘化,广泛的民众对他们不再感兴趣。所以贵族的“内在移民”和对政治避而不谈,开始得很早,比纳粹兴起早得多。从1918年到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贵族有差不多二十年时间来练习和实践“低调”和“内在移民”。即便在第一共和国时期,他们也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吸引过多的注意力,避免抛头露面。所以他们对纳粹的回避也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

纳粹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奥地利贵族。首先,奥地利贵族不是民族主义者,而是国际主义者,他们的亲人和朋友遍布欧洲。奥地利贵族可能说德语,或主要说德语,但他们可能在波西米亚或意大利有城堡和地产。用国籍、母语、血统这些东西来衡量人,不是奥地利贵族的习惯。从这个角度看,奥地利贵族是开放和开明的。纳粹的雅利安种族主义与德意志血统优越论,对奥地利贵族没有什么吸引力。

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奥托·冯·哈布斯堡大公与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二世和几位亲纳粹皇子不同,坚决反对纳粹。他坚决抵抗纳粹国防军吞并奥地利,而德军的此次行动代号为“奥托行动”,可能就是以他为敌。奥托·冯·哈布斯堡曾建议许士尼格总理把总理职位交给他,由他来组织军事力量反抗纳粹,并提出要发动工人阶级。而许士尼格没有抵抗纳粹的意志,向希特勒屈服。

果然,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奥托大公就被以叛国罪通缉,哈布斯堡家族的财产被没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儿子们被纳粹逮捕,他的孙子们被从学校里赶走。哈布斯堡家族多位成员被投入集中营。奥托大公及家人逃往比利时。1940年5月,德军进攻比利时,哈布斯堡家族居住的宫殿遭到轰炸。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命令,逮捕奥托大公及其兄弟之后,立即将其枪决。奥托大公及其母亲和兄弟姐妹历经艰辛流亡到美国。奥托大公还曾返回法国,帮助反纳粹的奥地利人逃亡,据说挽救了15000人的生命。[16]1941年8月,希特勒命令剥夺济塔皇后及其子女的德国国籍。[17]在英国和美国,奥托大公与丘吉尔和罗斯福交往甚密,推动国际承认奥地利为“被占领国家”;推动英美缩小战后苏联在奥地利的占领区,并由英法美苏四国占领维也纳[18];他还试图组建一个奥地利营,在美军框架内作战,不过没有成功。[19]对于奥地利在战后的地位(避免被苏联控制、走上亲西方道路),奥托大公有不小贡献。他还和丘吉尔讨论过建立一个新的多民族联邦制多瑙河君主国的可能性。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在奥地利的占领区实施土地改革,剥夺了贵族的土地。但后来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建立,苏联撤军,这些土地于1955年物归原主。哈布斯堡家族的私产和土地于1919年被奥地利共和国政府没收,1935年被许士尼格总理部分归还,1938年又被纳粹没收,1945年之后属于奥地利共和国。奥地利农业土地的5%和森林的10%在今天属于贵族。[20]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奥地利贵族进入经济精英阶层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六倍。[21]毕竟施瓦岑贝格、金斯基、列支敦士登、霍恩贝格甚至哈布斯堡这样的赫赫威名,会给贵族自动加分,而且这些豪门多年来积累的资本与人脉在当代社会的商界、金融界等流域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列支敦士登侯爵家族今天是银行业大亨。汉斯·冯·劳达骑士(Hans Ritter von Lauda,1896—1974)是奥地利工业协会主席。

所以奥地利贵族大多仍然能过着地主和富人生活,尽管没有任何政治和法律上的特殊地位。奥匈帝国时期首相马克斯·冯·贝克男爵的后人马克斯·冯·阿尔迈尔-贝克男爵(Max Freiherr von Allmayer-Beck)在1979年说:“作为一个群体的奥地利贵族已经完全没有意义,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22]

不过,在战后初期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已经变成势力范围的地国家逃亡到奥地利的贵族往往除了背包和身上的衣服之外一无所有。逃往西德的前德国东部贵族会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以弥补他们损失的土地和财产,但逃往奥地利的贵族得不到类似的补偿。如果得不到亲戚的搭救,他们大多为了谋生而选择市民阶级的工作,比如酒店经理、电工、汽车修理工、银行职员等等。所以奥地利贵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鲜明的阶层,而是在很大程度时与资产阶级融合了。[23]两个阶层之间的关系也比过去放松了很多。

1954年,奥地利贵族组建了“圣约翰俱乐部”(St.Johanns Club),算是“奥地利天主教贵族协会”的非正式后继者。俱乐部组织的舞会就像帝国时期霍夫堡皇宫的舞会一样,豪门贵族汇聚一堂。不过该俱乐部的750名成员有三分之一不是贵族。[24]

2005年,有人在奥地利组建了“奥地利贵族协会”(Vereinigungder Edelleute in Österreich)在,以“奥地利天主教贵族协会”的后继者自居。奥地利政府曾打算禁止该组织,后来又允许它存在。

1918年,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理论上只是放弃了政权,并没有放弃皇位本身,所以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1918—1939)时期奥地利有不少君主主义者呼吁恢复帝制,邀请卡尔复辟。卡尔于1922年去世后,奥地利君主主义者就拥戴他的长子奥托·冯·哈布斯堡(Otto vonHabsburg,1912—2011)。大学生社团当中涌现了不少君主主义组织。但君主主义在奥地利共和国很少得到支持。

1934年4月,奥地利君主主义者纪念卡尔皇帝逝世的活动遭到纳粹冲锋队的冲击,发生很多斗殴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主义独裁者陶尔斐斯和许士尼格曾试图借用哈布斯堡帝国的传统来阻止纳粹对奥地利的图谋,于是给奥地利增添了很多哈布斯堡色彩,比如重新使用双头鹰为国家徽记以及恢复旧式的军服风格。许士尼格总理允许哈布斯堡家族入境,还归还了他们部分财产。1937年初,许士尼格与哈布斯堡家族商谈了复辟君主制的可能性。著名的政治家,一度担任奥地利内政部长和副总理的恩斯特·冯·施塔尔亨贝格侯爵(Ernst Rüdiger Starhemberg,1899—1956)既反对社会,也反对纳粹党,曾率领他的右翼民兵武装血腥这两党。他也表示,奥地利需要君主制。[25]

1938年5月,纳粹政府的维也纳总督办公室的文件显示,奥地利当时有三十几个君主主义组织。1937年7月1日,希特勒派往奥地利的特使弗朗茨·冯·巴本表示:“复辟哈布斯堡家族的想法,应当结束了。”[26]

奥托·冯·哈布斯堡拒绝向第三帝国效忠,所以奥地利君主主义组织也遭到纳粹的。这些人在抵抗运动中也发挥了一些作用。约有4500名奥地利君主主义者被投入集中营,其中1000人被处决或死于集中营。著名的君主主义抵抗战士,军官卡尔·布里安(Karl Burian)受奥托·冯·哈布斯堡的委托在奥地利组织君主主义抵抗运动,计划用炸弹袭击盖世太保在维也纳的办公室,后来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后来的奥地利陆军为了纪念他,用他和另一名抵抗战士的名字命名陆军在维也纳的办公大楼。

在1945年建立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和德国的情况类似,君主主义日渐衰微。有一个君主主义组织叫做“奥地利欧洲行动”(Aktion Österreich Europa)。1973年,奥托·冯·哈布斯堡成为国际泛欧联盟(Paneuropa-Union)主席之后,“奥地利欧洲行动”就变成泛欧联盟的奥地利分支。国际泛欧联盟于1923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主张欧洲统一的组织,纳粹时期被禁止,战后重建。它在政治上属于基督教,坚决。奥托·冯·哈布斯堡本人于1961年放弃对皇位的主张权,宣布自己是共和国的忠实公民。[27]

2004年,奥地利又有人组建了“黑黄联盟”(Schwarz-Gelbe Allianz),呼吁在中欧建立新的君主制国家,并将哈布斯堡帝国曾经的领地(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捷克、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重新纳入一位皇帝的统治之下。[28]“黑黄联盟”与捷克共和国的君主主义组织“捷克王冠”(Korunačeská)有合作关系。不过“捷克王冠”已经进入捷克议会,而“黑黄联盟”在议会选举中目前还没有取得成功。

[9]18和19世纪的汉诺威选侯国和后来的汉诺威王国将自己的“第二社会”称为“漂亮家族”(Hübsche Familien)。

[11]同一天,奥地利政府还颁布《哈布斯堡法》,正式废黜哈布斯堡家族,将其驱逐出境,并没收其财产。1935年,奥地利政府废止《哈布斯堡法》,归还哈布斯堡家族部分财产。但纳粹上台后重新颁布《哈布斯堡法》。二战后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继续执行《哈布斯堡法》,禁止该家族成员入境(除非放弃对皇位的主张权),禁止其参选奥地利总统。《哈布斯堡法》被认为侵犯人权,所以奥地利为了加入欧盟不得不取消了它的很多条款,比如禁止入境和禁止参选总统。《哈布斯堡法》的其余条款至今仍然有效。20世纪60年代以后,哈布斯堡家族的大部分成员正式签字,放弃皇位主张权,于是被允许入境。

[25]施塔尔亨贝格侯爵是奥地利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矛盾重重,早年曾是希特勒的支持者,参加过啤酒馆政变,后来坚决反对纳粹。二战期间他加入了英国空军和自由法国空军,但英法与苏联结盟之后,这个极端敌视的老贵族就离开欧洲,去了阿根廷。战后回到奥地利,有一次他散步时,有一个人偷他的照片,他与其发生争执,用手杖殴打人,结果因为过于激动而心脏病发作死去。

【维关注】2018年奥地利最富有的人原来是靠这些挣钱!!

中国最有钱的人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奥地利最有钱的九个人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18年奥地利最富有的人都在从事哪些行业吧!

无可争议的第一,Dietrich Mateschitz依靠旗下红牛饮料成为了奥地利首富,Dietrich Mteschitz出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的Sankt MareinimMürztal,获得维也纳经济与工商管理大学的市场营销学位。毕业后,他开始为联合利华工作。Dietrich Mateschitz拥有全球最大能量饮料公司Red Bull 49%的股份,他也是集团创始人,当年他为此投资了50万美元。

Johann Graf(生于1946年)是一位奥地利商人,也是奥地利赌博公司Novomatic的创始人和所有者。

Karl Wlaschek是奥地利连锁超市Billa的创始人,拥有48亿美元的净资产。1996年,Karl Wlaschek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零售连锁店出售给德国REWE集团。从那以后,他对优质房地产进行了大量投资,从而成为该国最大的私人房地产业主之一,他于97岁去世。

Heidi Horten是零售商Helmut Horten的遗孀,她的净资产为33亿美元。在与这位德国百货连锁店的创始人结婚后,Heidi Horten在1987年从他那里继承了大约10亿美元的财富。

Helmut Sohmen(1939年12月10日出生于奥地利林茨)是一名奥地利律师和香港商人。他曾担任BW集团董事长和前香港立法委员,以及Dragon Air的董事总经理。

Wolfgang Leitner是一位奥地利经理和企业家,拥有19亿美元的净资产。沃尔夫冈·莱特纳(Wolfgang Leitner)因其在安德里茨(Andritz)的卓越表现而崛起,这是一家主要出现在纸浆和纸张市场的加工机械生产商。准确地说,他是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毕业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获得化学学位,之后开始担任制药公司Vianova的研究化学家。

Reinold Geiger是法国化妆品零售商LOccitane的首席执行官,拥有13亿美元的净资产。Geiger在1994年成为LOccitane的首席执行官之前开始了他的包装生涯。在那时,他已经建立并发展了一家名为AMS Packaging SA的公司,该公司专门为高端香水和化妆品提供包装。

Max Turnauer是一位奥地利商人,拥有10亿美元的净资产。Max Turnauer是新出现的亿万富翁,他是工业控股公司Constantia Industries的创始人Herbert Turnauer的儿子。Constantia于1969年在维也纳成立,目前拥有四家公司,其中包括制造木材产品和装饰层压板的FunderMax,以及为滑雪和滑雪板行业生产塑料复合材料的Isosport。

Richard Lugner是一位奥地利企业家,拥有2亿美元的净资产。Richard Lugner于1932年10月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于1962年获得了建筑承包商的工作许可,开始对旧建筑进行翻新,并在加油站的建设中工作。他的公司于1979年在维也纳完成了第一座清线年开设了Lugner City购物中心。

作为最富裕的国家奥地利的人口大幅增加成为第三大宗教

奥地利位于中欧地区,是一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国家。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奥地利的经济出现了腾飞,迅速跃升为欧洲,乃至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的数据,奥地利的人均GDP为5万美元(约合33.5万元人民币),高居全球第13位。

与许多西欧、北欧国家一样,奥地利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对于890多万奥地利人来说,他们拥有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怀孕津贴、租房津贴等多项福利。

同样,福利政策也一直吸引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甚至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难民。这些外国移民和难民的增长,正在悄悄地改变奥地利的人口结构。

根据2018年的数据,奥地利的第一大宗教是天主教,约占总人口的57.9%;东正教是第二大宗教,比例为8.8%;教是第三大宗教,比例为8%;其余,还有新教、犹太教、佛教等宗教。

作为外来宗教,教在奥地利的发展非常迅猛。上世纪80年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有1%;到了2001年,比例为4.2%;目前已经达到了8%,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

根据的介绍,奥地利的人口主要来自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还有少量的阿富汗人、库尔德人、车臣人、伊朗人和巴基斯坦人。其中,64%属于逊尼派,4%属于什叶派,另有10~20%属于阿拉维派。

在奥地利全国,总共有205座注册的寺,还有很多不同的组织,例如奥地利社区、奥地利青年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组织大多是由土耳其裔控制的。

根据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Foundation)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在欧洲国家中,奥地利的群体是平均年龄最低的,仅有35岁,而奥地利总人口的平均年龄为49岁。

另外,在奥地利的群体中,高达67%的人口是第一代移民,只有32%是第二代移民。这意味着,他们很多都是最近一段时期才来到奥地利,属于年轻的劳动力。

但是,相比德国、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的,奥地利的失业率是最高的。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而且不掌握奥地利的通用语言,也就是奥地利语。

更为糟糕的是,相比其他欧洲国家的,奥地利的对教育非常低。根据这份报告,在奥地利本土出生的中,辍学率高达40%以上。

对于奥地利的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这是他们与奥地利主流社会“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统计,仅有37%的本土在幼童时期将奥地利语作为母语。

覆言认为,作为少数族裔,若要积极融入到奥地利的社会中,还是要多学习这个国家的通用语言。这不仅仅是一个义务,也是他们急需解决的一个发展问题。

只有学好了国家的通用语言,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降低辍学的概率。从学校毕业以后,也有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提升自己以及整个族群的生活质量。

意大利最发达省份为何是全国唯一德语省?

其中,全国最富裕的省份——南蒂罗尔省的人均GDP高达4.7万美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意大利最富裕的省并不位于沿海,而是位于东北部边境的山区。

此外,南蒂罗尔省的多数人口说的第一语言是德语,而非意大利语。该省53万人口,德语人口占据69%,意大利语人口只占26%。

意大利语和德语同时成为了南蒂罗尔省的官方语言。该省除了德语名“南蒂罗尔”之外,还有意大利语名“上阿迪杰”。

该省的正式官方名称为“博尔扎诺-上阿迪杰自治省”和“博岑-南蒂罗尔自治省”。一般简称为上阿迪杰和南蒂罗尔(以下简称)。

南蒂罗尔自治省,是意大利“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大区”的两省之一,其中特伦托省以意大利语为主,南蒂罗尔省以德语为主。南蒂罗尔省也是意大利唯二的自治省。

最早在蒂罗尔地区建立政权的是罗马人。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3世纪时期,高大巍峨的阿尔卑斯山,一直以来是分割罗马帝国和北方蛮族的分界线。

公元5世纪时期,日耳曼人在亚平宁半岛建立东哥特王国。公元8世纪,亚平宁半岛北部归于法兰克帝国。位于蒂罗尔地区南部的布伦纳罗山口,成为法兰克帝国腹地通往意大利的桥头堡。

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被一分为三。其中,东法兰克王国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说德语,德语属于日耳曼语族。

中法兰克王国是意大利的前身,说意大利语。西法兰克王国是法兰西的前身,说法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都属于罗曼语族。

公元9世纪末,中法兰克被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各诸侯趁势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意大利再次陷入四分五裂。

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实际上由诸多诸侯公国组成。蒂罗尔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之一,地处阿尔卑斯山南麓,鼎盛时期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

蒂罗尔公国南部的布伦纳罗山口,长期以来是意大利和德意志贸易的通道。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的长期交融,使得该地形成了意大利语和德语并存的状态。

由于德意志占据更强势的地位,因此德语人口主要生活在山口的南北两侧,意大利语人口主要生活在山口更南部的平原地区。

法兰西(西法兰克王国)于公元11世纪时期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王国。神圣罗马帝国采取了选帝侯制度,皇帝在几个家族的选举产生。

公元13世纪时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从13世纪到19世纪时期,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为了德意志各诸侯的“盟主”。

14世纪时期,随着蒂罗尔公国绝嗣,哈布斯堡家族利用手里的权力,通过继承的方式控制了蒂罗尔地区。蒂罗尔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政治财产。这为哈布斯堡王朝后来控制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公元14世纪时期,意大利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北方兴起了威尼斯、热那亚等多个实力强劲的邦国。

然而,威尼斯是一个海洋贸易强国,对于内陆的兴趣并不大。因此,威尼斯把争霸目标放在东地中海,而非与奥地利争夺布伦纳罗山口。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各邦国逐渐衰落。亚平宁半岛长期四分五裂的局面给了大国插手意大利事务提供了契机。

从16世纪到19世纪,哈布斯堡王朝利用占据布伦纳罗山口之际,不断发兵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控制了这里的诸多邦国。

位于半岛西北部不起眼的萨伏伊·撒丁王国,借助法、奥矛盾多次纵横捭阖,逐渐成为了半岛为数不多的独立国家。这为日后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奠定基础。

为了防止法国大革命影响君主专制,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普鲁士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抗法国。随着法国杰出将领拿破仑崛起,反法同盟和法国的战争变成了拿破仑战争。

在拿破仑的铁蹄进攻下,弗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寿终正寝。

神圣罗马帝国解散后,哈布斯堡家族联合非德意志民族,组成了奥地利帝国。奥地利的土地延伸至亚平宁半岛的东北部,占据了威尼斯、伦巴第。

与此同时,意大利依然四分五裂。意大利东北部被奥地利控制。法国控制着罗马附近的教皇国。撒丁王国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独立王国。

从1859年到1861年,撒丁王国利用奥地利和法国矛盾,借助法国力量,收复了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1861年,撒丁王国更名为“意大利”。

1866年到1870年,意大利利用普奥战争,收复了奥地利控制的意大利东北部,统一了除教皇国之外的所有亚平宁半岛领土。

布伦纳罗山口南部平原的特伦托地区,有大约10万意大利语人口(德语不到1万)生活在奥匈帝国境内。

统一后的意大利、德意志都走向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意大利、德国和传统殖民大国英法之间矛盾重重。奥匈帝国又和俄国矛盾重重。

1882年5月20日,为了对付英、法、俄,意大利和德国、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成立。

三国同盟内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关于布伦纳罗山口附近的领土存在争议。意大利一直是同盟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意大利因和奥匈帝国存在争议,因此早期选择中立。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英、法决定从内部肢解同盟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矛盾,给了同盟国可乘之机。

1915年,英法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领土,达尔马提亚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实际控制权为条件,拉拢意大利。

意大利和英国、法国等协约国达成了收复领土,控制巴尔干半岛的《伦敦密约》。意大利倒戈,站在了英法协约国阵营一边,对奥匈帝国作战。

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战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丧失了所有殖民地和1/7的领土,还要承担巨额赔款。

意大利和奥地利大致以布伦纳罗山口为界,北部归属奥地利,山口南部德语人口占多数的南蒂罗尔地区,以及意大利语人口占多数的特伦蒂诺地区,一并割让给意大利。

然而,巴黎和会没有完全满足意大利恢复达尔马提亚(后划归给了南斯拉夫)的需求。这引起了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的不满。

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爆发了经济危机,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政权趁势占领罗马,建立法西斯统治。

法西斯政权努力推进南蒂罗尔地区的意大利化,要求其改用意大利语名称——上阿迪杰,首府名称改为意大利语的博尔扎诺。

此外,意大利修筑了从米兰到博尔扎诺的铁路,加强了在上阿迪杰(南蒂罗尔)的驻军。对于德语刊物加强审核力度,强力推行意大利化。

1928年,意大利语成为了该地唯一可以教学的语言。大批意大利人口的迁入和德语教学的限制,使得当地德语人口比例从1918年的90%下降至1930年的70%。

意大利在该地区推行意大利化的措施,引起奥地利的强烈不满。但奥地利签署了《圣日耳曼条约》后,成为了欧洲内陆小国。因此,奥地利默认了意大利对于南蒂罗尔的占领。

一战失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滋生了德国的复仇情绪。1929年的大萧条加剧了德国人的复仇思想。

1935年,意大利开启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英法宣布制裁意大利。但英法奉行绥靖政策,为了不刺激意大利,制裁力度不大。

意大利依然可以通过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支援侵埃塞意军。英法的制裁使得意大利和英法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1936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选择了与德国结盟,对付英法。德国承诺不再收复南蒂罗尔为筹码,换取意大利的支持,此外意大利也默许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1945年,德国战败。德国和奥地利被盟军分区占领。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境恢复到战前。蒂罗尔北部属于奥地利的法占区,南蒂罗尔属意大利。

奥地利过渡政府多次表示了对该地德裔处境的担忧。少数族裔问题一直是意大利和奥地利临时政府之间的鸿沟。

从1946年到1960年,大批意大利新移民迁入南蒂罗尔,稀释了当地德语人口的比例。意大利人的到来引起了当地德语居民的不满。德语的使用虽然不再被限制,但意大利语依然是当地唯一的官方语言。

部分极端德裔通过制造的方式表达不满。奥地利政府借此表示意大利保障少数民族族裔执行不到位。意大利则指责奥地利干涉其内政。两国摩擦不断。

20世纪60年代,是欧洲联合的时期。为了对抗美苏干涉西欧事务,意大利联合西德、法国、低地三国组成了欧共体(欧盟前身)。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境问题事关西欧的安全。

因此,欧共体和联合国在意、奥和解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971年,在欧共体和联合国的支持下,意大利和奥地利签署了新的协定。奥地利不再干涉意大利的内政。

1972年,意大利和南蒂罗尔以及特伦托的政府达成协议,两省获得了自治权,成为意大利唯二的自治省。

因为奥地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南蒂罗尔居民又是以德语为主。不少当地的部分居民离开意大利前往奥地利生活。这使得边境问题成为了意、奥头疼的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欧共体的贸易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奥地利也希望加入欧共体(欧盟)。

奥地利要入盟,需要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同意。意大利是关键一环。南蒂罗尔地区的边境、国籍影响了两国关系,是奥地利入欧的主要障碍。

1992年6月18日,意大利和奥地利达成协议,双方以山口为界,当地居民在放弃意大利的国籍情况下,可以加入奥地利国籍。奥地利不再干涉当地居民的选择。

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问题的解决,为奥地利入欧扫清了障碍。1995年,奥地利和瑞典、芬兰加入了欧盟。

随后,奥地利与意大利加入了欧元区、申根区。奥地利的蒂罗尔州与意大利的南蒂罗尔省真正连成一片,成为了”统一的经济区“。

虽然地处山区,但进入20世纪下半叶,南蒂罗尔省凭借着拥有多个优质雪场、夏季环境优美、多种文明交汇的优势,发展旅游业。该省的农业和工业也十分发达。

但很多南蒂罗尔的居民认为,意大利中央政府拿自己创造出来的税收补贴南方,加上文化的差异。一些政客借机提出了脱离意大利独立,或并入奥地利的想法。

2008年,欧债危机加剧当地分离主义势头。意大利北方凭借着厚实的工业基础,成为了意大利经济复苏的引擎,但经济基础薄弱的南方却一直深陷经济危机之中难以自拔。

意大利为弥补南方经济发展问题,表示希望南蒂罗尔省能够给予国库更多资金支持。一些政客提出南蒂罗尔脱离意大利并入奥地利,获得了当时46%的赞成。

奥地利的整体工业实力虽然不如意大利,但该国的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高于意大利的3.5万美元。一些南蒂罗尔省的居民离开意大利,去往语言文化相同的奥地利生活。

2018年-2019年,奥地利部分政府官员提出了给生活在南蒂罗尔省的德语人口颁发奥地利护照。这一举动引起了意大利的不满。意大利米拉内西宣布取消当时与奥地利外长会面,以示不满。

南蒂罗尔省当地学生从学校教育开始,就需要掌握德语、意大利两门语言。这为他们日后往来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其它地区提供便利。

该省最强的意乙球队是南蒂罗尔俱乐部,其俱乐部的名称徽上,写着“FC Südtirol”。“Südtirol”是所在省的德语名字。队徽上写着该省的首府,以及俱乐部所在城市的德语、意大利语两个名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原来奥地利人去年挣了这么多钱!奥地利超市那么贵罪魁祸首就是它!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奥地利的中位数净收入为25,119欧元,这是欧盟国家中第三高的中位数净收入。相比之下,2021年,奥地利的中位数净收入为24,450欧元。只有卢森堡(33,214欧元)和荷兰(25,437欧元)在欧盟中排在奥地利之前。

这些数字表明,奥地利的中位数净收入在过去一年中有所增加,尽管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上升。此外,与一些邻国相比,奥地利的中位数净收入相对较高,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

欧盟的中位数净收入从18,014欧元上升到18,706欧元。相比之下,奥地利的中位数净收入明显更高。另一方面,一些邻国如保加利亚(9,671欧元)、斯洛伐克(9,826欧元)、罗马尼亚(10,033欧元)和匈牙利(10,217欧元)的中位数净收入较低。

这一数据是以购买力标准(KKS)或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PPS)进行计算的,因此被视为经过购买力调整的数据。需要指出,中位数是按大小排列的测量数据的中间值,可以减少异常值的影响。

总之,奥地利在欧洲国家中拥有相对高的中位数净收入,这表明该国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平均收入水平较高。

近期,奥地利的超市价格出现了显著的上涨,尤其以所谓的“奥地利附加费”而言。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消费者们在超市购物时感到价格上涨的压力。一些基本食品,如谷物制品、牛奶、黄油、土豆、鸡蛋和奶酪,在奥地利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根据奥地利统计局的数据,面粉的价格甚至上涨了近50%。

这一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之间上涨了7.5%。不仅是德国,就连奥地利的消费者也感到价格上涨的压力。奥地利联邦竞争局(BWB)进行的一项行业调查揭示了一些潜在问题。

根据该报告,供应商威胁取消合同以推高价格,这被称为“几乎成体系”。奥地利的食品零售市场目前由几家大型零售商主导,其中包括Spar、Rewe(旗下包括Billa和Penny)、Hofer和Lidl,它们合计占据了91%的市场份额。

此外,国际公司在不同国家为相同的产品部分制定不同的价格,这可能导致奥地利的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有人甚至称之为“奥地利附加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BWB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食品市场的竞争。这些建议包括提高价格透明度、加强消费者保护以及消除价格优惠方面的误导。

此外,奥地利的劳工组织(Arbeiterkammer)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将价格上涨合法性纳入价格法中,以确保价格上涨合理并适度。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为价格上涨对奥地利的消费者和家庭经济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努力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情况强调了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对欧洲国家的影响,以及如何确保价格合理和公平。希望政府和企业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确保他们不会因价格上涨而受害。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奥地利的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每年,洛桑商学院都会对64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排名评估。去年,奥地利的竞争力已经下降到第20位,而今年更是急剧下滑。这一情况引发了关切,尤其是针对奥地利政府和政策的绩效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与奥地利在许多方面相似的国家,即丹麦、爱尔兰和瑞士,排名更高。这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国家成功之处的疑问。在这方面,David Ungar-Klein的“奥地利基础设施报告”提供了一些答案。

该报告的关注点包括确保供应安全和扩展宽带网络。优化的基础设施将使奥地利的经济产值增加940亿欧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奥地利的竞争力正在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第11名降至2023年的第24名。

报告还指出,政府和政策绩效对奥地利的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劳工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奥地利的失业救济相对较低,并且没有时间限制,这可能导致劳动力的流动性不足。该报告还强调了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包括宽带互联网和5G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最终,报告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以提高奥地利的竞争力,其中包括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以促进数字化和经济增长。这有望加强奥地利的竞争力,使其更具抵御危机的能力。

奥地利的福利待遇揭秘(上)

2.这里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5年人均gp(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6,高于大家所熟知的德国、法国、日本等高度发达国家,经济环境良好。

3.如果说gp (国民生产总值) 是硬性指标,那么奥地利贯穿全年的文化项目更是她的最大软实力之一。

4.教育体系相当完善,教育免费程度十分之高,90%以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均为公立,政 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也大大高于德国等国家,个人基本无需承担任何教育费用(包括大学在内),对于入奥地利国籍的子女,更有丰厚学生的补贴。

6.相比中国同类型城市,奥地利房价低很多,但是环境却秀美如画。不止房价,奥地利物价十分稳定,空气、用水、食品、药品等各项质量安全也均属世界前列。

【维关注】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原来这就是奥地利的未来!

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仅由320个人持有,每个人的资产相当于1亿美元,占总金融资产的36%,而剩下720万奥地利人,每个人资产不足25万美元。

在奥地利大约有47,000名百万富翁,他们持有的资产超过88万欧元,约为一百万美元。他们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约占奥地利总金融资产的一半,奥地利的金融资产分配不均比西欧平均水平高,具体表现为最贫困的那部分人持有金融资产的比例逐步下降!

奥地利与欧洲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金融资产在各种投资类型中的分配差异很大:奥地利人仅将其金融资产的五分之一投资于人寿保险和养老金计划,在西欧平均为五分之二。据BCG专家称,这是强大的国家养老金体系给私人提供的保障。

BCG估计,到2024年的未来五年中,奥地利人的金融资产将以每年2%到4%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具体取决于危机的严重程度。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judy翻译整理,内容图片参考自Heute、kurier、standard转载请注明EuroNews。)

3-6个月即可获得奥地利永居身份!这个国家真有那么好?

欧洲因其生活节奏缓慢,浓郁的文化气息、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着大量中国移民者。欧洲是移民大趋势,更是身份的象征;欧洲是音乐的殿堂,更是旅游的旺地!而奥地利作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欧洲闪耀着光芒!奥地利以前是一个不接受移民的国家,我们要想移民去那里是非常困难的。

一般我们要想去那里有两种方式。一是我们去那里留学,然后在那里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这样我们要申请奥地利移民就非常的简单了。另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找一个奥地利的伴侣结婚,这样我们就能比较轻松的移民奥地利了。但是随着奥地利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开始放松了移民的政策。根据现行的奥地利移民政策,移民奥地利已经不再是个梦了,只需具备几个必要条件,便能一步获永居,全家移民!奥地利被誉为欧洲花园式国家,是个美酒+音乐的国度。国民生活质量居世界第5位。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是公认的比较美丽的城市,也是比较适合居住的城市,这里没有巨大的城市生活压力,没有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维也纳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第三个联合国城市。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更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是中国申请人最重要的移民原因。奥地利本身的教育资源很丰富,加上它是欧盟、申根“双料”国,一旦拥有奥地利的身份,也便拥有了整个欧洲的教育资源。奥地利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6名,其中医生6名,化学4名,物理3名,按人口平均计算,奥地利可能是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奥地利的教育是根据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和天赋,该做什么做什么,不把孩子都往高考上赶,而是根据孩子的天赋不同设立不同类型的学校。那么你知道吗?奥地利教育的水平也是位于世界前列,在欧洲名气很大。享誉欧洲乃至世界的著名学府维也纳国立音乐和表演艺术学院和雷奥本大学,在许多的学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音乐和绘画艺术更是有口皆碑。奥地利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特别是旅游和饭店管理其盛名可与瑞士相媲美。

“一切为了孩子”可说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移民现象,对于许多选择“移民不移居”的移民人士来说,移民可说是留学产品的延伸,最终目的就是为子女谋求一个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奥地利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是奥地利过硬的教育质量的最好体现。拿到奥地利永居的身份,可说是帮助孩子告别中国应试教育的第一步。同时,由于奥地利拥有欧盟成员国、申根成员国的双重身份,因而一张奥地利“绿卡”所带来的教育优势,并不止局限于奥地利本国的福利优待,孩子在获得奥地利永久居留身份后,将在欧盟成员国的各大高校中享受更低录取门槛、更低学习费用的欧盟学生待遇。。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虽然奥地利凭借丰富的文化氛围是世界上最具娱乐和休闲性的国家之一,但却不属于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除了办公室租金以外,奥地利的住房和公寓租金及售价也相对便宜,是您在中欧国家中投资置产的好选择。

——便捷选择:无语言要求,无移民监、无需居住限制,无需资金来源解释,无资产背景调查,即获得欧盟身份!亦可移民不移居!

——最富裕国:奥地利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最健全的国家之一,首都维也纳连续5年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全家移民:一人获永居,全家移民奥地利!

在海外留学竞争越来越大的“独木桥”下选择“先移民后留学”前往奥地利,是子女能够上欧洲名校的一块“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