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足球现代启示(记者观察)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推出,令中国足球事业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关注与反响,其中的管办分离、打造百年俱乐部、普及校园足球等足改热词更是成为讨论的焦点。而欧洲作为世界职业足球运动的中心舞台,在100多年的现代足球发展历程中,相关领域积累的经验堪称丰富,近年来同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日趋强烈。中国足球在进行内部改革的同时,向高水平国家深入学习已被越来越多地提上了日程。

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作为德国甲级联赛成员之一,于1904年由药业公司拜耳集团成立,自1979年升上德甲后,从未降级。2001—2002赛季因连获欧洲冠军杯、德甲联赛和德国杯比赛亚军,成为足球史上著名的“三亚王”。

然而,正是在获得“三亚王”头衔的那一年,勒沃库森遭受了其发展史上最大的打击:在2001—2002赛季结束后,核心球员米夏埃尔·巴拉克·卢西奥、泽·罗伯托被拜仁慕尼黑挖走。通常情况下,一家俱乐部遭遇如此重击,难免元气大伤。可是历经10余年,勒沃库森虽然在冠军之路上有所波折,但近年来一直保持在德甲前列。对此,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新闻发言人迪尔克·梅施对本报记者说:“完善的青年培训体系和健康的财政管理,是勒沃库森一直在德甲联赛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秘密。”

回顾当年,梅施指出,失去球队核心的勒沃库森,不再以直接买进优秀球员来打造队伍,而是将资金投入到培养青训球员。“我们着重培养青训球员,让他们迅速提高。这些尚未定型、具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是我们最重要的投资。”梅施说。

勒沃库森培训年轻球员的方法十分高效。科学顾问麦美尔特这样形容:“通过租借的方法,将这些球员送到稍弱一些的俱乐部里锻炼,迅速积累比赛经验后‘收回’,以完成球队的造血过程。”如今效力于汉堡体育俱乐部的守门员阿德勒,就曾是勒沃库森青训队中的一员,22岁时便已经有100多场德甲联赛的参赛经验。

实际上,整个德国都在十几年前认识到了青训的重要。2000年的欧洲杯,德国队在小组赛时就被淘汰,纵观比赛阵容,25岁以下球员只有巴拉克、代斯勒两人。从此,德国政府加大对青训的重视,在全国建立约400个训练基地,集中培养具有发展前景的少年球员,并安排专业教练指导。不仅如此,德国足球联盟对青训建设做出硬性要求:德甲、德乙俱乐部必须有符合专业标准的青训学员,其中每支德甲青年队都必须拥有3块专业场地,否则取消比赛资格。2014年巴西世界杯,夺得冠军的“德国战车”中涌现大量年轻面孔。对此,10多年来的青训建设功不可没。

对足球俱乐部而言,健康的财政和优秀的球员一样重要。“谨慎的经营策略和财政支出,以及重视市场经济的作用,是另一个秘密武器。”梅施告诉本报记者,当一些球员身价日益增长、超出勒沃库森的承受范围时,会选择转去一些更大的足球俱乐部。“这其实是一种有益双方的双向选择,保证了我们以一种合适而不过高的价格,去选择并留住我们的球员,也让我们有精力和财力,去发现更多有潜能的新球员。”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在运营时的表现,应与一个遵循市场经济的企业无异,至少表现为“不花超过预算的钱”。

在德国的足球俱乐部中,很少能听到天价的转会费。在德甲转会历史上,最高纪录是2012年,拜仁慕尼黑以3990万欧元,从西班牙毕尔巴鄂竞技挖到哈维·马丁内斯。在德国网站“转会市场”上可以看到,德国足球俱乐部的转会费用一般在千万欧元左右,与欧洲其他足球大国相比,数字可谓“太过冷静”。然而,也正是这种“冷静”,造就了德国足球市场令人眼红的健康生态——鲜有俱乐部以虚高价格恶意竞价球员、无序竞争的情况。对此,梅施的回答十分简单:“有多少钱,开多少价。”俱乐部之间不哄抬价格,保证了球员身价趋于真实价值,一起构成了球员转会市场的良性循环。

这种良性循环的建立,离不开“50+1”条款。1998年,德国足协颁布改革方案,规定俱乐部仍保持会员制体系,但下属球队必须改为股份制公司,俱乐部可以转让股份给个人或企业。球队必须遵守“50+1”条款,即球队的母俱乐部必须保持超过50%的表决权。除非是像勒沃库森这样已经被一家企业连续经营超过20年的俱乐部,才可以完全被企业拥有。换句话说,企业和个人不能越过俱乐部去掌控球队。控制了决策权,就削弱了企业注入资金的兴趣,自然也就杜绝了借企业资本不计成本购买球员的情况。

“50+1”条款将德国足球的核心掌握权交还给球迷。因此表面上减少了资本的注入,实际上却让每个俱乐部都专注经营球队,在发展球员的同时保持盈利。以德甲为例,2012年的运营利润接近2亿欧元,远超同期英超的8500万欧元利润,成为欧洲最赚钱的联赛。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